烟台苹果始于1871年 厚重历史征服消费者
昨天一大早,烟台益农果蔬专业合作社门前车水马龙,前来定购苹果的外地客商络绎不绝。令人咋舌的是,他们的苹果不仅
销路好,而且价格奇高———优质果品在上海、北京、广州等地超市价格已达每斤10元钱,比陕西的一级果还高出一筹;即便中等级别的果子也卖到5块钱左右,令同等的陕西苹果望尘莫及……
忙里偷闲,合作社当家人王美生给记者透了个底:“取胜的关键,一是口感,我们以市场为依据,调整了烟台苹果的产品标准;二是文化,烟台苹果不能盲目跟风乱打‘营销牌’,必须扬长避短,有的放矢。”
“丑果果” 战胜“俊果果”
在益农合作社的桌子上,摆着一大盘苹果招待客人,这些苹果的色泽并不出众,有的苹果个头还不足80mm,但果品的口感着实比传统的果品要好得多。按常规,80mm以下的苹果很难卖上好价钱,可王美生却信心十足:“我们的果品不愁卖,那怕是有疤痕的果子也一样有人抢。”
人们眼中的“丑果果”为啥会如此吃香呢?“现在人都很现实,对果品的外表看得并不十分重要,重要的是口感和营养。”王美生说。
想通了这一点,王美生开始着手将传统的级别标准调整为市场认可标准。比如,内在糖份等固形物要达标,至少≥16。为此,他在基地培育上动了脑筋:一是基地必须选在昼夜温差大的山区,增加糖分;二是必须采用有机肥;三是灌溉水源的矿物质必须达标;四是实施科学管理。 经认真筛选,合作社先后确立果品基地16000余亩。
如今,合作社出产的烟台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上一骑绝尘。2009年,传统果品通货收购价格仅为每斤1.2元左右,而果品基地的果品每斤却达到了2.1元左右,若按亩产7000斤计算,一亩地至少为果农增收6300多元。
“纵观国内,从产量规模,到营销手段,能称得上烟台苹果竞争对手的,就是陕西苹果。” 市苹果协会会长赵培策说,“由于光照条件好,陕西苹果在外形、颜色上都存在优势,但是由于陕西属于高原地区,每年七、八、九三个月降雨稀少,令苹果在生长旺季缺少雨露甘霖,口感与烟台苹果存在差异。”
烟台苹果漏了一张“王牌
虽然“丑果果”依靠内在品质,扳倒了“俊果果”,但是外地苹果的挑战远没有结束。
近年来陕西省大作果品文章,不仅高频次地在各地举办宣传推介会,还通过成为中国女排、人民大会堂专供苹果等提高身价,年总产值已达15亿多元。
要摆脱以陕西苹果为代表的外省市苹果围堵,就必须重新确定烟台苹果的品牌亮点。“说老实话,烟台苹果号称全国果品老大,绝非浪得虚名。”王美生说,“烟台苹果一是规模大,种植技术优于西部;二是地理位置优越,地处沿海,毗邻华东、华南、华北中国三大消费区,便于出口和内销;三是历史悠久,烟台苹果早在1871年就由美国传教士引进,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。而这张关键的‘王牌’,却往往被人们忽视。”
目前,益农合作社创新性地提出了“烟台苹果-1871-阳光的味道”的文化理念,用烟台苹果无可比拟的厚重历史征服消费者,并创新性地提出了阳光休闲理念,将烟台苹果提升到休闲旅游必备佳品的高度。截至目前,他们的“高山雨露”苹果单价创造每斤15元的高记录,产品远销欧盟及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香港、澳门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市苹果协会会长赵培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招远果农在生产、营销领域的新思路,对烟台苹果产业的做大做强有着积极意义。烟台苹果只有立足自身优势,创新思路,才能引领中国苹果的发展方向。
-----烟台日报